有些家长跟儿童情商老师石榴抱怨:“老天不公啊,我的时间、精力、钱财……什么都给了孩子,但孩子就是不争气。石榴老师,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啊,父母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甚至培养出了“白眼狼”、“败家子”等“事与愿违”的“伪劣产品”。
格兰特研究
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的命题是“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这项研究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全面的精神心理健康研究。格兰特研究始于1938年,目前仍在继续。
格兰特研究先后跟综记录了268名和456名男性(总计724位),从青少年到老年,随时关注和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和状态境遇等。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前去拜访这批人,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寻找幸福人生的公式。
整整八十年,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与医疗记录,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研究结果与启发呢?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呢?以及我们该如何收获幸福呢?
一句话: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幸福!
拥有10个朋友,和拥有100个朋友,所能获得的资源、机遇、眼界、见识等等,这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而目前关于“人际”,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大道理说教+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吧。孩子基本所有的人际技巧都是自学成“才”,至于“才”成什么样,真的,跟刮彩票一样。我们家长往往都是等彩票刮出“谢谢参与”了,才意识到人际的重要性——比如老师频繁约谈、与同学相处总是产生不愉快、内向孤僻,或者是长大了在公司里难以立足、甚至影响择偶等等,人际不好带来的麻烦会伴随一生。到底,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呢???
- 类型一:容易满足型
- 代表语录:“我家孩子其实内心是很善良的”
- 具体表现:只要孩子“本性不坏”,而忽略他们与人相处时的“不妥”。这样的孩子往往强势霸道,脾气不好、容易起冲突,别人必须都听TA的,甚至一言不合就动手。
- 存在隐患:孩子再善良,别人也只觉得TA是个小霸王,会被身边的人疏远、孤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暴躁、叛逆、不想去学校等等。
- 类型二:盲目乐观型
- 代表语录:“孩子现在还小,长大慢慢就好了”
- 具体表现:觉得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不愿意和别人主动接触,但也有自己固定的一两个玩伴,偶尔会被一些“调皮”的孩子欺负。
- 存在隐患:校园霸凌最爱找上这种懦弱对象,反正也没有什么朋友帮你,反正你被欺负了也不敢反抗。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自卑、胆怯,甚至抑郁。
- 类型三:不关注型
- 代表语录:“我也不知道,孩子感觉挺好的。”
- 具体表现:家长从没认真观察过孩子与别人的相处模式,自己也说不清,觉得就是小朋友一块玩嘛。
- 存在隐患:相较前两种类型,这类家长往往可能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孩子的人际。石榴建议家长朋友们观察孩子是否经常出现下列行为:
- 没朋友
- 朋友说什么就做什么
- 讲话讲不清楚,或者只顾着自己讲自己的
- 爱生气,生气就出手打人/骂人
- 说话很小声
- 被欺负的时候也没反应、无所谓
- 不愿意分享玩具或物品
- 只想着自己,不顾及别人
- 爱告状
- 一遇到人就躲起来
大果都这么做
觉察是拥有良好人际的第一步,很多“熊孩子”不是故意讨人厌,而是TA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讨人厌”。通过换位小工具,理解并尊重他人,成为一个有同理心、尊重个体差异、大气得体的人。
幸福并不取决于社会阶层、教育程度或性别,幸福就像花园。花园有两种,一种是父母馈赠,时间久了,懒得打理了,也就荒芜了;一种是孩子自己拓荒而来的,孩子自己有了幸福的能力,才能成就精彩幸福的人生。虽然你什么都给了孩子,但孩子就是不争气——因为你并不懂得如何真正“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