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上学后很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从而影响孩子心身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这与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有关。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研究,将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划分成3个阶段:
- 反抗阶段:哭闹不止,踢打他人;
- 失望阶段:哭泣吵闹减少,表情冷淡,不愿意搭理他人;
- 超脱阶段:对外界的排斥感减少,愿意进食、玩耍等,一旦看见父母又表现得很伤心。
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 遗传因素
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单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儿童分离性焦虑率可高达50%,说明分离焦虑与遗传有关。
- 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离开亲人进入幼儿园,环境上的巨大落差,使其焦躁不安。
- 家庭的因素
幼儿进入幼儿园适应快慢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特别溺爱宝宝,凡事都亲力亲为帮孩子解决,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主能力,一旦分开孩子会更加不适应,分离焦虑的情况会更严重。
相反,那些注意幼儿独立性培养、鼓励宝宝去探索陌生环境和结交小伙伴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宝宝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出现情绪问题的情况比较少。
- 自身个性与经验
实验研究证明,宝宝自身的个性和分离经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那些相对而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比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和适应新环境。
分离焦虑对孩子的影响
- 对生理上的影响
长时间的焦虑会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所以有分离焦虑的孩子会比同龄孩子更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痛、头痛、恶心等等。
- 对心理上的影响
焦虑不仅会造成生理上的不适,还会让孩子心理更脆弱,害怕家长丢下自己,就会出现不愿意去上学,或者入园后哭闹,不愿意理睬他人等现象。长时间的消极心理会影响正常的活动,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孩子自闭。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呢?
既然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影响很大,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应对分离焦虑呢?大果情商成都中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 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 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 慎选临时照顾者
- 带上喜欢的物品
- 带上主要照顾者的物品
- 预告回来的时间
- 尽可能遵守承诺
- 阅读教育
- 玩躲猫猫游戏
- 玩闹钟游戏
- 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
- 适时培养自理能力
- 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
- 和孩子分享幼儿园的一切
- 给孩子带玩具
- 不要硬性强迫孩子入托
- 严重儿童须就诊
希望本文能对那位龙凤胎妈妈有所帮助,也祝福可爱的小天使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