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教育真能帮小学生减负?”昨天一位来到大果情商成都中心的家长问石榴。“小学生减负”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学校在减负,另一方面家长在增负。“一减一增”,孩子的书包更重了,作业更多了,压力更大了,内心也更脆弱了。其实,要切实帮小学生减负并不难,这其中儿童情商教育最为关键。
小学生减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2013年8月22日开始实施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 阳光入学
- 均衡编班
- “零起点”教学
- 不留作业
- 规范考试
- 等级评价
- 一科一辅
- 严禁违规补课
- 保持体育锻炼
- 强化督查
“环保看晴天,减负看笑脸”,“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N年,家长们扳扳指头数一数,我们的孩子每年有多少张笑脸。美国一位教授还真数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孩子比外国孩子少笑50%。石榴此前曾写过一篇文章《“笑一笑,十年少”说的是情商》,大家方便的时候不妨看看。
主张给“小学生减负”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我们的孩子,反对“小学生减负”的则主要是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所有人的目标其实都是一致的: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可为什么会出现“减负”PK“增负”呢?根本原因在于: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的灌输式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骨子里并不包含儿童情商教育的基因。这种制度注重死记硬背的学习,教师将事实灌输给基本上被动接受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主要以某次最终考试来衡量,比如高考,但现行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系恰恰是“杀死”孩子们多样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元凶”。
儿童情商教育真能帮小学生减负
学习本是件快乐的事儿,但饱受诟病的传统应试教育却:过度追求考试成绩,片面评估学生表现;学业竞争压力过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孩子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只是迫于外在压力学习;过度学习“无用知识”,与孩子个人成长脱节……担心孩子“吃不饱”的焦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奥数英语科科要补,琴棋书画样样要报。殊不知,“超前教育”无异于揠苗助长,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失去了发现自身内在潜力的机会,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也错过了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于是,学习成了孩子的“负担”,成了孩子的“心病”,“聪明伶俐的孩子进去了,呆若木鸡的孩子出来了”。到底是谁造的孽?!
在大果情商成都中心,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所归属的“情商学习小组”(Emotional Learning Group),比如:自信达人小组,由4-8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一名情商老师组成。情商课结束后,小组成员围坐一圈,轮流分享过去一周是如何度过的,有哪些兴奋和烦忧,高潮与低谷,并为彼此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孩子之间的交流由大果情商老师引导,情商学习小组的谈话内容与氛围和家庭餐桌边聊天类似,这使孩子产生归属感,感到自己被理解、关心和支持,并对互帮互助的主动学习形成促进作用。每个情商课程单元结束后都有总结性评价,大果情商老师会用一段话,记录孩子在思想、情感、社交和独立性等全方位的成长。
被喻为孩子健康成长必备的“心理疫苗”——儿童情商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变“他控”为“自控”,激发无限智力潜能和内驱力——这才是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的原动力!当学习像大果情商课一样成了件快乐的事,孩子还会感觉负担重吗?儿童情商教育真能帮小学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