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大果情商成都中心装修期间,一位装修公司经理跟儿童情商老师石榴说起了他的孩子:“我家孩子情商很高的,因为我和他妈妈都是情商达人。”石榴老师相信这位家长说的是真的,不过,有些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情商,甚至从来都不承认自家孩子在情商方面存在某些弱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情商教育零基础
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大多是80后、90后)是在“情商教育零基础”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们深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怕‘心苦’,坚持刷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情商是什么,他们常常一知半解。
他们中的有的家长认为,情商和智商一样,由遗传基因控制,后天无法改变;有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天生情商高,后天根本不用学情商;有的家长则质疑:情绪真的能控制吗?情商真的比智商更重要吗?孩子的情商真的能培养吗?甚至还有些家长将溜须拍马等同于高情商,将同理心和同情心混为一谈(注:大果情商成都中心每天滚动播放关于同理心和同情心区别的短视频,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在此就不赘述了)……自然,高估自己的情商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情商教育零基础“之外,还有一些人高估自己的情商是源于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Justin·Kruger和David·Dunning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处于成绩排名各个位置的被试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其中处在能力排名最底端的人表现出的偏差最明显,甚至认为自己的能力排名超过了平均水平,而处在能力排名最顶端的人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低估偏差。
高估自己情商的危害
为什么对情商知之甚少的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情商呢?这也难怪,相对于智商研究逾百年的历史,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的情商直到1991年才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提出,而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情商的机构之一,大果情商的情商教育专家们2002年才将源自美国的儿童情商教育引入国内。那么,高估自己的情商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不久前,美国的一家情商研究机构通过测量家长和老师的情商发现,如果家长和老师的情商技能比较低,那么,他们所教的孩子有可能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屡犯一个错误,就是容易对孩子的情绪漠视或者是专制,却常常向孩子的行为妥协。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好、专注力差、抗挫力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成绩也不好,家长经常被老师喊去谈话。于是,焦虑的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测智商、补大脑、烧香拜佛……将本来应该归咎于孩子情商教育缺失的问题,硬生生让智商来背锅。其结果可想而知:家长焦虑→孩子失控→悲剧频发。因此,正确评估自己和孩子的情商能力非常重要。顺便问一句,如果给自己的情商打个分数,你会打多少分呢?
文末,石榴老师想告诉各位家长朋友,孩子的性格无论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他们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孩子情商的高低,更多与后天的情商培养息息相关。情商比智商更重要,3-12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期,大果工具式情商课程能帮助孩子高效地提升情商。切记:千万别高估自己的情商,低估别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