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老师石榴一直以来有个疑惑:为什么总人口不过8300万人的德国能夺走一半诺贝尔奖?德国的教育制度和体系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国家不同,但却产生了极其高绩效的学生,这与以严谨、理性和逻辑性强著称的德国人禁止过早开发孩子智力而特别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不无关系。
重点培养孩子情商的德国幼儿园教育
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先修学校(Vorschule)禁止设立。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等等都被禁止。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与德国相反,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有些人会担心,德国孩子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我们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要知道德国的教育水平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更是闻名世界。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德国教育的成果吧。自1900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3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因此,表面上看,我们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了,他们疲于被动接受知识和应付考试,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彻底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小学前的德国孩子在幼儿园主要学什么呢?他们主要学以下三个方面:
-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等;
-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 保护孩子情感胚胎,重点培养孩子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德国的幼儿园不分大班、中班、小班,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混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混龄教育(注:大果情商成都中心也是采取的小班制混龄教育模式)。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孩子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孩子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促进他们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为孩子情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轻松快乐的德国小学教育
德国小学通常是4年制,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社交技能,学习人际交往与合作。小学科目有德语、数学、英语、自然、美术、音乐和体育等。其中英语根据不同州的要求从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开始学。
德国小学有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但课程都是在13点左右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大果情商成都中心注:想想我们的孩子,心酸……),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手工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如果在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前提下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只会让孩子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考试机器。
幼儿园三年加上小学四年,德国家长在儿童情商培养的关键期并没有通过填鸭、拔苗助长式的知识灌输去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着力提升孩子的情商,不得不说,严谨的德国人也是理性和睿智的!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孩子很难享受到德国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但是是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毫无个性的考试机器还是最好的他自己,却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以及你们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