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心病”,“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成绩那么好?“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情商那么高?“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专注力那么强?“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考上“名校”?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比较教育”——总喜欢那孩子的弱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结果越比较越自卑,越自卑越失败。儿童情商老师石榴提醒家长朋友:千万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和孩子的“心病”!
其实,即使在古代帝王家,“中国式比较教育”也屡见不鲜。热播剧《如懿传》第74集,乾隆皇帝弘历检查十二阿哥永璂功课后不悦道:“永琪八岁的时候,熟读兰亭集序,三遍已能流利成诵。而你呢?朕督着你诵了十遍,你还是如此疙瘩。”并说,五阿哥“永琪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啊,已经可以连射九箭中靶心了。”而永璂惭愧作答,自己“只能射中五箭”。如此“比较”,贵为继后嫡子的永璂自然“压力山大”。
2018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半数精神疾病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都得不到发现和治疗(注:如果不予治疗,病情会延续到成年,从而影响教育、就业、人际关系或甚至养育子女。);80% 的抑郁症开始于青春期;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三大死因;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这些骇人听闻的数据背后,有多少跟“别人家的孩子”有关呢?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别人家的孩子”就像永远甩不掉的“心魔”一直困扰着不少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从上课表现,到考试成绩;从作业时间,到补课多少;从考级获奖,到读硕读博……“人比人,气死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送走了张姓“别人家的孩子”,又来了李姓“别人家的孩子”,焦虑、恐惧、抑郁、嫉妒、怨恨、愤怒、挫败感等负面情绪扑面而来,让一些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压抑到无法呼吸,乃至情绪失控,精神崩溃。
有家长或许会问:“没比较怎么分胜负?”“没比较怎么有目标?”“没比较怎会有动力?”石榴不建议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并非鼓励家长“佛系”育儿,而是要让家长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总是担心孩子的发展不够好或落后于人,总是要求孩子“不可以”、“不能够”、“不允许”……更不该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这是典型的“偏盲心理”在作祟,也跟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几近为零有关。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过分强调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而急功近利的家长为了所谓的“面子”相互攀比,把孩子作为与别人家孩子竞争的“工具”,不断“增负增压”,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显然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认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有的孩子天生是“学霸”的料;有的孩子则是天才小画家;有的孩子天生是“奥数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蹲下来仔细观察和感知我们的孩子,去发现他们的独特能力和特点,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和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父母的认同才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和孩子的“心病”!
在上周末的家长课堂上,石榴老师已经跟重视孩子情商培养的家长朋友们分享了“如何让孩子用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本文就不再赘述了。切记:千万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和孩子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