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病,但并非生来就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英语报奥数,报了钢琴报舞蹈,其实反映的是父母的普遍焦虑,到底谁该为父母的焦虑买单呢?儿童情商老师石榴来为家长朋友们清一清、捋一捋,看看谁该为父母的焦虑买单。
父母焦虑背后的“二八定律”
知晓“情商是什么”的家长朋友都知道情商与智商的“二八定律”,其实,父母焦虑的背后也有一个“二八定律”:20%的孩子提分,80%的家长续费。
在学科类教培行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100个孩子送到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来,虽然最终只有20个孩子有提分,但大部分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却能让80%的家长完成续费。也有人会问那些续费的家长:“你的孩子没进步,甚至还退步了,为什么还要继续续费补课呢?”一些家长的典型回答是:“‘别人家的孩子’有进步,我们家孩子没进步,正说明了我们家孩子真的有问题,如果不续费,可能退步更大。”——原来80%的家长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机构择优掐尖招到优秀苗子→ 将优秀苗子偶尔失常的低分作为宣传噱头→ 80%的孩子成了优秀苗子的陪练→ 20%的优秀苗子被包装成“提分典型”→ 触发80%孩子的父母过度焦虑→ 机构顺利实现80%的续费率→ “二八定律”成立
机构的饥饿营销套路加剧了父母的焦虑
某知名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产品是小学奥数——一个只占有5%市场份额的小众品类(注: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但如今在该机构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逼着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奥数,而且全民学奥数。从5%到近乎100%,这家知名机构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家机构构建了一套粗糙但却完整的产品逻辑。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倒推的过程:焦虑的父母总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上名牌大学→上重点率高的高中→上优质初中→从小学奥数
同时,饥饿营销是这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用得烂熟至极的手段:每次的名额,都是一小批一小批放出来,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引起家长们一轮又一轮哄抢秒杀的焦虑状态——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不管课程适不适合孩子,更不管孩子内心的感受。
父母的焦虑多半是自找的
“拼分数拼名次”、“拼学校拼补课”、“拼才艺拼英语”、“拼游学拼爹妈”……真的是“拼多多”,各类拼的背后是父母的不安全感在作祟,这些“赤身肉搏”让家长们陷入集体焦虑,他们恨不得撸起袖子替娃“上阵”……
“拼”的最终结果呢?拼得钢琴满尘吉他断弦,拼得爸爸心梗妈妈咆哮,拼得孩子失控首富钵满。
“快乐”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压力”已成为孩子逃不脱的“魔咒”,在孩子情商培养最重要的几年时间里,无休止的补课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孩子的每一天,甚至是孩子这一生!谁该为父母的焦虑买单?急功近利的父母,无辜的孩子,还是嗜血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