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9年7月24日)中午,大果儿童情商石榴老师在成都中心接待了忧心忡忡的三口之家,晚上又与亲戚小孩暑期补习班的老师闲聊了一会儿。石榴老师发现,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种莫名的困惑,好像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家长越来越心焦了,老师越来越胆小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孩子越来越难教
现在的孩子普遍比石榴老师那一代更聪明了,琴智书画样样精通(注:智指的是人工智能),但仅有这些还不够,看看近日疯传朋友圈的一小段对话你就知道:
Q: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A: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石榴老师查阅了人教版英语教材要求的词汇量,其中小学阶段要求的词汇量不到1000个,初中2000-2500个,高中3500-4000个。上世纪80年代初,石榴老师小学毕业的时候(五年制)仅仅“自学”了“ABCDEFG”七个英文字母,能掌握1500个左右词汇量的4岁孩子在当时应该是能登上大报头条的“神童”了。
现如今,这些后天补出来的“超级牛娃”俯拾皆是,但这些“人造神童”常常有一些共同特征:自私任性、脾气暴躁、不守规则、骄傲自满、抗挫力差、缺乏自制力、没有同理心、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在“唯分数论”的当下,“学霸”们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恩宠和待遇——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而绝大多数被忽视的非资优孩子却极少有人点赞,为了也能享有“别人家孩子”的“荣光”,他们只有“被绑架”到补课大军中去——逼哭、逼傻、逼疯也并非个例。
3-12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情商教育缺失的“学霸”们缺少“控制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有血有肉的他们只不过是考试工厂流水线上的“学习机器”,只不过是某些“名校”的“金字招牌”,只不过是某些家长的“面子工程”而已。难怪痛定思痛的北大高材生洋洋万言控诉亲身父母,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聪明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
家长越来越心焦
按理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现在的家长却越来越心焦。无论是房价坚挺的学区房,还是每学期上万的学杂费,亦或是价格不菲的补习费,正是牢牢掌握了家长的“痛点”——花钱买“心安”。于是,家长、孩子成了同桌,一起练英语、学奥数,家庭作业也变成了家长作业,“白天忙工作,晚上补功课”,“累到心梗”的家长们成了孩子们的自然陪读,多事之秋、人到中年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心焦?!
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渐渐地,孩子们的活动时间少了,睡眠时间少了,亲子时间少了,近视问题多了,情绪问题多了,行为问题多了,我们的家长却浑然不觉,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英语只考区区147分(满分150)的“可怕现实”,从未想过要给孩子真正减负,更不会去帮助孩子疏导压力,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地通过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变态满足。
焦虑的家长,眩目的红榜只是“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单,无良机构的“小噱头”,绝不是你们家孩子的“座右铭”!
老师越来越胆小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万万没想到,本来是“人见人羡”的教师行业现如今竟然被不少人列为“高危行业”之一。确实,现在的孩子说不得、管不得、骂不得、打不得,话稍微说重点,就有可能被家长或者学生投诉,而投诉的结果近乎100%是隶属于弱势群体的老师倒大霉。2018年上半年,成都某知名幼儿园老师因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差点丢掉饭碗;今年,河南栾川县的一位“英雄”毕业20年后居然做出了令人不齿的“打老师”“壮举”,真所谓“教成人,结成怨”。
当然,现在的一些老师虽然持有教师资格证,但思维固化,不思进取,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是“老一套”,自然不怎么受学生欢迎;有些老师虽然也学了点心理学,但不懂学生心理,在“升学率”、“清北率”的高压下,自己的心理也出了问题,有时甚至通过布置“天量作业”来惩罚孩子、平衡心理,这也让那些素质低下的家长有了可乘之机。
人为的教育致力于把大人的“现成思想、观念填塞进小孩的脑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常给人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快感和亢奋,同时,也“制造出不少偏差、扭曲的头脑”,难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家长越来越心焦,老师越来越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