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6.3%,患儿数量超过2300万,而就诊率却仅为10%。这与社会上“感统失调训练”泛滥不无关系,一些无良感统训练机构更是将多动症与感统失调混为一谈,掩盖孩子真正的病因,贻误治疗良机。大果儿童情商石榴老师建议,多动症儿童既需要及时到正规的专业医疗机构诊治,也需要重视日常生活的情商培养。
关于多动症
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多在3岁左右)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涉及了两类症状。首先,孩子必须表现出与其发展水平不一致的某种程度的注意缺陷,如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等;其次,孩子必须表现出和其发育水平不一致且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或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但多数智力正常。孩子在7岁以前持续6个月表现出上述这些行为模式才能被诊断为ADHD。国内外的研究者估计,ADHD的发病率占学龄儿童的3%~7%。许多研究表明,患有多动症的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约为4~9:1。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表明,父母教养会影响ADHD的发病率。
需要指出的是,“活泼好动”未必就等于“多动症”,多动症的孩子存在脑部的发育异常,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先天的,更有70%是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儿童(约占42%)克服了多动症,但约58%的患儿成年后依然表现出了多动症。如果多动症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ADHD将对他们的认知、情感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产生持续的负面作用,继而影响他们的学业、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在全球,每天有超过2000名儿童死于伤害;在中国,伤害已经是1~17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除了儿童身体伤害,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现有研究已表明,与没有ADHD的儿童相比,患有ADHD儿童的受伤风险显得更高。这其中既有心理健康风险,也有孩子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而造成的对自己和他人的意外伤害。
而更需警惕的是,70%多动症会共患其他疾病,35%~65%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90%共患学习困难,50%共患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 DCD ),13.8%~25.7%共患品行障碍,25%~35%共患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3%~38%共患抑郁障碍(Depression),10%~30%共患抽动障碍(Ticdisorders),22%共患网络成瘾。因此,要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绝非吃几颗传说中的“聪明药”(“聪明药”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是一种神经兴奋类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那么简单。
多动症≠感统失调
近些年,社会上“感统失调训练”泛滥,“80%儿童都‘感统失调’”、“花费一万元训练三个月,效果立竿见影”、“感统失调是个筐,什么病都往里装”,包括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孩子只要有异,就会被贴上“感觉系统失调”的标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告诫家长朋友:不要把什么都往感统里套,感统训练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有效果。
邹小兵教授认为,时至今日,感统理论及感统治疗在医学界和教育学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种类繁多、原因各异的儿童行为问题绝非仅靠感统治疗就能见效的。事实证明,感统训练对于多动症、学习困难、交际不良等没有明显的疗效。
多动症和感统失调有什么区别呢?
-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是发育行为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需要专业机构和医生的权威测评;
- 感统失调通俗地说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多动症和感统失调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切不可混为一谈!
多动症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一级专家黄颐教授指出,多动症是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难以过滤无关刺激,对外来刺激不加选择地都作出反应的一种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疾病。我们应该从社交技能、行为方式、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综合干预,科学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 心理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及时对患儿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儿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儿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 药物治疗
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比较常见的药物如利他林(常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称为“聪明药”)和托莫西汀。
- 行为管理和教育
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儿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帮助家长和老师接纳孩子的“特别之处”,能降低孩子的心理创伤。这种接纳不是说一味地“一视同仁”。比如,像对正常孩子那样,要求他/她遵守秩序,这反而会让孩子得到另外一种伤害。
- 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此种方式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儿。比如: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正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负性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生李元媛提醒家长朋友们:多动症诊治别错过学龄期。另外,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ADHD的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最后,我们再次重申:大果儿童情商仅仅是一家儿童情商教育机构不是专业医疗机构,不招收多动症、自闭症和抑郁症等已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我们只是建议,多动症儿童要重视情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