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可预防难治愈,为什么?虽然多数抗抑郁药对儿童青少年患者无效,仅氟西汀(Fluoxetine)对儿童抑郁症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被喻为孩子健康成长必备的“心理疫苗”——儿童情商教育,可有效预防儿童抑郁症的发生。
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理障碍疾病。在美国,高达3%的儿童和8%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 10岁以下,男孩患抑郁症更为常见;但到16岁时,女孩抑郁症发病率更高。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中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20%的孩子有抑郁症,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在青少年中比在年幼儿童中更常见,但是,儿童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比青少年期更严重。儿童抑郁症也可能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多动症),强迫症(OCD)或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一起发生或被其隐藏。
儿童抑郁症难治愈
儿童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有着本质的差异,抑郁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负面情绪,无须治疗即会消失;儿童抑郁症则是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很难治愈。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应首选心理治疗,在无条件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应强调治疗的个性化。
2016年6月,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正刊发表了一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网络Meta分析”,历时4年的研究证实:多数抗抑郁药对儿童青少年患者无效,仅氟西汀(Fluoxetine)的有效性优于安慰剂,且一些抗抑郁药还可能存在严重副作用,比如,某些抗抑郁药可引发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的躁狂或多动行为,也可能会增加患有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思维和行为风险。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和体征
儿童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症状和体征略有不同,儿童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下:
- 易怒、烦躁或不稳定情绪
- 持续的悲伤和绝望的感觉
- 孤僻内向,不合群
- 学业困难或学习成绩下降
- 对批评、拒绝或失败异常敏感
- 食欲改变-增加或减少
- 身体运动静不下来,或动作迟滞
- 睡眠改变-失眠或睡眠过度
- 大声喊叫或哭泣,并减少情绪表达
- 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愤怒、沮丧等等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提不起兴趣
- 无精打采,易疲劳且感觉无力
- 感到无助和无望
- 无器质性病变的身体疼痛(如头痛、胃痛等)
- 在家里或与朋友一起活动时,在学校课外活动中,以及在其他爱好或兴趣中,发挥作用的能力降低
- 自我贬低、自卑、自责、低自尊、缺乏自信心
- 思维或注意力受损
- 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当然,并非所有抑郁症儿童都有上述这些症状,大多数孩子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中显示不同的症状。虽然有些孩子可能在有组织的活动中表现正常,但大多数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孩子会在社交活动中遭受显著的改变,对学校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差,或者外表显著改变。如果上述抑郁症状持续两周及以上,请尽早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儿童抑郁症病因
和成人抑郁症一样,儿童抑郁症可由与遗传因素、气质类型、家庭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成长环境有关的任何因素组合引起。
- 遗传因素
抑郁症能够遗传,并且遗传的概率很高。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比父母双方没有抑郁症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儿童抑郁症,有的孩子父母没有抑郁症,但是家族中曾经出现过抑郁病史,儿童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
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近,儿童抑郁症发病概率越高: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为14%,叔伯姑姨舅、祖父母等为4.8%,堂兄妹、表兄妹为3.6%,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9.7%,自幼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同病率高达66.7%。且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期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于儿童期,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
-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其实也跟遗传因素有关,尽管抑郁质的孩子将来并不一定会抑郁和暴躁,但相比于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儿童,抑郁质儿童一旦遭遇失败、挫折或压力性生活事件,则更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注:没有哪种气质类型对抑郁症有天然免疫力,包括多血质)。 抑郁质儿童的典型特征: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来自父母离异或冲突家庭的孩子,或酗酒和滥用毒品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儿童有更大的抑郁风险。
大多数患忧郁症的儿童,从小父母管教过严或漠不关心,情绪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还有一点令人意外,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度干涉和保护也易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抑郁有较高的负相关。也就是说,沉迷手机、人际关系差的孩子与自控自律、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孩子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 应激性生活事件
应激性生活事件也称为负性生活事件,是指在生活中,需要作适应性改变的任何环境变故,如改变居住地点,入学或毕业,改换工作或失业,及家庭重要成员的离别、出生和亡故。
儿童抑郁症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例如: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易引发儿童抑郁症;学习压力大的儿童易患抑郁症;负性情绪长期积累的儿童易患抑郁症;被剥夺人际交往和安慰的儿童常常表现很孤僻,和社会人群的交往困难逐渐加重。研究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和重型抑郁发作呈因果关系,至少部分是这种关系。
儿童抑郁症可能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离我们更近,尤其是儿童抑郁症可预防难治愈。我们该如何预防儿童抑郁症呢?关注孩子情商培养的家长朋友稍后请看:《儿童抑郁症可预防难治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