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老师石榴谈“罚站罚跑”教育惩戒权。最近,街头巷尾的大人们都在议论是否该允许教师“罚站罚跑”,点赞的一方认为,“赋予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了戒尺的尺度”;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体罚或会对被罚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今天,儿童情商老师石榴也来谈谈“罚站罚跑”教育惩戒权。
石榴老师小时候也享受了“就近入学”的福利,在我们村小——港湾小学度过了五年快乐时光。那时候的老师上课前都要DIY一把戒尺,有藤条做的、有木板做的、有竹竿做的……对于背课文不熟的、考试不达标的、上课不守纪律的,甚至连字写得撇的都可能挨“打手筋”——俗称“吃油条”,而且会“论功行赏”。相对于上述“酷刑”,“罚站罚跑”只能算“小儿科”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实际“享有教育惩戒权”,那时候的老师为什么“没有后顾之忧”呢?
在这里,石榴老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事了,港湾小学的一位老师因惩戒学生,遭学生爷爷扇了一记耳光。校长和村支书立即介入调查,第二天就开了个全村+全校的大会,会上那位爷爷作了深刻检讨,还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从这一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对“教育惩戒权”没有任何异议,甚至有家长私下要求老师对自己孩子“严”一点的——“桑树从小抈,到老直笔笔”。
现在的孩子当然跟小时候的石榴是没法比的,他们学得越来越早了,比如两岁学英语绝对不是新闻;他们学得越来越多了,比如除了语数外,课外还要学“琴棋书画”;他们学得越来越深了,比如石榴小时候一无所知的奥数……无论是从作业量,还是原本只有差生才享有的“补课”福利,现在的娃儿早已变成了开足马力的“学习机器”——学校的荣耀、老师的绩效、家长的期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应该说,点赞“罚站罚跑”教育惩戒权的大人们中或许有部分跟“荣耀”、“绩效”、“期望”有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学界依然适用,比如:有的老师“让幼儿园小朋友排队自扇耳光”;比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家长跟课陪读”;比如:有的老师用“教育软暴力”来惩戒学生…..说来也奇怪,从未被“罚站罚跑”的小果仁们对于情商学习却特别上心,课上听讲专心致志,课后作业积极完成。手握“教育惩戒权”的情商老师为何“不打不骂”依然能教好娃儿呢?这或许跟儿童情商老师都有心理学背景有关。
教育不是万能,惩戒务须谨慎!儿童情商老师石榴谈“罚站罚跑”教育惩戒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