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火如荼的儿童情商教育为何在国内“锅不动,瓢不响”?最早的情商教育可远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情感教育运动”,后来,在非营利性情商教育机构CASEL的推动下,情商教育被纳入美国正式的教育体系,成为与传统的语言、数学课程并列的必修课。国外如火如荼的儿童情商教育为何在国内“锅不动,瓢不响”?
美国情商教育史
最早的情商教育可远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情感教育运动”。当时的理论认为,“必须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概念性的理论如果从心理和动机的角度让儿童即刻亲身体验,就能更深刻地掌握。目的是为了让“情感促进教育”,而非强调“情感教育”本身非常重要。
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反对传统教育压抑人性、重知轻情。他认为,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八种能力:
- 语言智能(Linguistic-Verbal Intelligence)
-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内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
其中“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两项能力,直指人类的情商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第23任校长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教授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hampshire)约翰·梅耶(Jone Mayer)教授首先提出了情商的概念,并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1997年,两位教授还和美国著名情商科学研究专家大卫•卡鲁索博士(Dr. David Caruso)一起开发了MSCEIT情绪智力测试量表(The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
1994年,在芝加哥成立的非营利性情商教育机构CASEL推动下,情商课程被纳入美国正式的教育体系,成为与传统的语言、数学课程并列的必修课。现如今,全美各地城市正在运行数以万计的情绪素养培训项目。比如:在纽约州教育局的网站上所列出的SEL教学目标为:
-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学会识别和准确表述自身情绪,并了解情绪如何引发行为;
-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设同理心课程,要求儿童根据非言语线索识别他人的感受;
- 初中生应当学会分析哪些东西会造成压力,哪些东西能激发出最佳表现;
- 高中生则要通过有效地倾听和交谈解决冲突,防止冲突升级,并协商出双赢的解决办法。
国外如火如荼的儿童情商教育为何在国内“锅不动,瓢不响”?
长期关注儿童教育的《纽约时报》记者珍妮弗·卡恩称,最近几年,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和青少年自杀现象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情商理论开始在美国被推崇。「相比各类往往关注单一问题的预防方案,『社交与情绪学习』能灌输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智力,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
「现在,孩子们也许还是会乱发脾气,但他们开始承担责任——这可是一个新现象,因为过去他们总在指责别人。对这些孩子来说,这真的是很大的进步。」
「想象一下,如果人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社交和情绪的学习,那么在20年后,这个世界将变成另一番模样。」马克·布兰克特(Marc Brackett),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教授说道。
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认为,情绪技能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基于数十项研究,我们现在知道,情绪可以增强或妨碍学习能力。”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马克·布兰克特(Marc Brackett)教授曾在一次会议上对教育工作者如是说。“情绪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如果你为某件事情担忧或者激动,你上课时怎么可能会专心听讲呢?”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孩子的智育培养,却忽视了情商培养。即使是国外儿童情商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仍然走不出传统模式下的教育误区。他们总是在“应试教育”创造出的“大跃进”式的“高升学率”、“高一本率”、“高清北率”前沾沾自喜,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置若罔闻,对违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认识不足,以至于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情商教育却似乎依然“锅不动,瓢不响”。
国外如火如荼的儿童情商教育为何在国内“锅不动,瓢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