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月25日,腾讯新闻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超过一半的子女曾将父母列为“圈外人”;元月29日,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化名)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这些貌似“代沟”问题的背后其实质是由于儿童情商教育缺失导致的必然结果!
“学霸”的控诉
在父母和大多数家长的眼里,34岁的北大留美硕士王猛符合“别人家孩子”的所有特征:
- 从小成绩数一数二
- 高考理科状元
- 北大生物本科(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
- TOP50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这样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却:
- 12年未回家过春节
- 6年前,拉黑了父母的电话、qq、微信,断绝了一切联系
按理说,高智商的王猛理应自信,但由于情商九项之一的社交能力出现问题,以及自卑的心理导致绩效评估下跌,在一家美国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研究机构上班不到一年的王猛只好选择了离开。
在美国,王猛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他几乎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所有症状。
“学霸”不缺智商,独缺情商
应试教育的弊病尽人皆知,“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王猛,确实堪称典型的应试教育符号。再想想现在的一些父母,热衷于控制自己的子女,从小忽视孩子的情商教育,一旦生活不顺心、陷入逆境,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应对,当然极易情绪失控甚至崩溃。
确实,在分数和考试面前,谁都不能免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身为父母,不能罔顾孩子的差异,以某种一厢情愿的期望来塑造子女。以爱孩子的名义,违背孩子的天性,揠苗助长,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2018年元月29日王猛写下万字长文发给一些要好的朋友,控诉父母的“控制与伤害”。在万字长文中,王猛自述在原生家庭中受到情感忽视 ,被学校当作出成绩的工具。那么,什么是童年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CEN)呢?
童年情感忽视
童年情感忽视是指童年时期的孩子,因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足够的认可、接纳和回应,而导致孩子被迫去隐藏或者压抑他们的真实感受。童年情感忽视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不良影响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甚至延续至整个成年期。
由于情感忽视的临床表现并不像自闭症(PDD)、多动症(ADHD),或者对立违抗行为那么令人担忧,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儿童情感忽视问题比我们想像的要更常见,比如:
- 你的感受是错的;
- 你的情绪是不被接受的,懒得理你;
- 学奥数这么重要,可以考名校,你就应该喜欢,我已经替你报名了;
- 你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让你练钢琴是要你好,长大后你就知道了,听我的;
- 我很忙,还要赚钱养家,别老缠着我陪你……烦死了;
- 哭什么哭,胆子这么小;
-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 好孩子是不会为这种小事伤心难过的;
- 期末考试考了这点分数,有什么好神气的,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这次数学考满分呢;
- 这有什么好伤心的,死了一只狗而已,小题大做;
- ……
这些忽视儿童情感需求的父母在无形中给孩子传达着一种强烈而潜在的信息——你,不重要;你,不被接受!
同“原生家庭”紧密关系的那些依恋关系、家庭暴力、儿童虐待相比,情感忽视受害儿童遭受的巨大伤害是极其隐匿的且很容易被忽略的:童年情感忽视会导致一个人长大后自我封闭,无法很好的识别、理解及表达情绪,难以和别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同时,他们自我效能感低(不够自信),遭受挫折后无法迅速平复情绪,也更容易有社交焦虑障碍,甚至罹患精神疾病。包办一切的父母伤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是谁的悲哀?!
现在的王猛准备再到北大读心理学方向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北大学霸控诉父母的背后是儿童情商教育的严重缺失,如果让孩子从小接受专业、系统、科学的情商培养,王猛这类“学霸”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写。家长朋友们,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千万别成为孩子的“圈外人”,更不要成为戕害孩子一生幸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