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大果儿童情商石榴老师曾经写了一篇关于二胎家庭的文章《本是一奶同胞,大宝二宝为何“相爱相妒”》,有不少家长朋友在朋友圈里问石榴,除了专业、系统的情商课程外,有没有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参考参考呢?今天,石榴老师就来说说,二胎或多胎家庭该如何平衡多个子女关系。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多个子女关系

“二胎”对“头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2017年10月,浙江省兰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门设计了一份《“二胎”对“头胎”孩子影响情况的调查问卷》开展本次网上问卷调查活动,该问卷不记名、不公开, 在兰溪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职业学校)各个学段,面向城区、郊区、农村、偏远山区,选择了16所学校开展网上问卷,共有1548名有弟弟(妹妹)的学生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 老大年龄越大,越反对父母要二孩,12-14岁的反对率较高,18岁以上的反对率则最高;
- 父母生二胎没有征求过头胎孩子意见就“有了”的,头胎反对率最高;
- 对“头胎”孩子学习最大的影响是弟(妹)的“吵闹”,其次是“影响学习心情”;
- 从12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受弟(妹)影响日益冷淡、变糟,产生隔阂,且矛盾不断增多;
- 有了弟(妹)后,老大的积极情绪越来越少,消极情绪越来越多,尤其是12-14岁和18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
之前的2016年底,一份针对江苏省苏州市区600个家庭的《2至10岁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度的调查与对策》结果也显示,2-10岁的头胎子女中有一半以上对于二胎是持消极、不接纳的态度。
老二来了,其实对家庭成员来说最需要适应新变化的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二胎意味着什么是有心理预期的;而家中的老大,一个才几岁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明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突然要面对一位更小、更依赖别人的家庭成员,而且这位新成员和他/她有同一个爸爸妈妈,需要同样的爱和照顾。这一切变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心理的变化程度不亚于分离焦虑。让老大接纳老二,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多个子女关系
俗话说:“生儿容易育儿难”,对于二胎或多胎家庭更是如此,我们该如何平衡多子女关系呢?石榴老师给出以下建议:
- 两孩年龄间隔小些更好,二孩最佳年龄差2-5岁;
- 在准备生“二胎”计划前,要提前跟孩子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支持,消除误解与隔阂,形成共识;
- 怀上二胎后,要和老大分享喜悦,让他/她参与到“二宝”的生命成长过程中;
- 平时多带老大到大果情商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让他/她提前体验兄弟姊妹多的乐趣;
- 隔代抚养危害大,尽量不要改变照顾老大的主要抚育人;
- 如果要改变老大原有的生活习惯,比如改变陪睡人或者分床睡,要和孩子提前商量;
- 当老大和老二间出现矛盾时,要用高情商的方式妥善处理,而不是一味护着老二,责备老大;
- 不要有“老大必须让着老二”的陈旧思想,可以告诉孩子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需求不一样,陪伴方式也不同;
- 不要当着家人尤其是老二的面批评老大,更不要将他们进行不恰当的比较或者是吼了老大后立即去讨好老二;
-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碗水端平”,不可厚此薄彼,独独“爱幺儿”;
- 正确评估自己的养育方式,做表里如一的高情商父母,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
- 保持老大原有的各项福利不变,比如:父母单独陪伴老大的时光等。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都应享有“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只有我们同理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轻松愉悦的无条件的爱,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深刻体验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才不至于“手足相残”,才能安享“多子多福”的美好人生!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多个子女关系?不偏不倚,用爱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