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所谓的“高考指挥棒”,还是所谓的“超前教育”,虽然很多家长趋之若鹜,但真正有远见的家长一定不是“近视眼”,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芬兰教育,全球第一,今天,儿童情商老师石榴就从“眼界高”的芬兰家长身上来说说家长的眼界如何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全球第一的芬兰教育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
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 (31.12.2010):5,375,276。在2001年公布的第一份国际PISA排行榜中,芬兰儿童在科学素养、阅读素养和数学素养上达到或非常接近最高标准。结果显示,芬兰儿童在PISA测试中名列第一。在那以后的多次PISA测试,芬兰儿童也总是名列前茅,屡获殊荣。于是,芬兰教育有了“世界第一”的美名。被誉为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芬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芬兰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
如果芬兰家长也像我们的一些家长一样醉心于培养“超级牛娃”的话,那么,芬兰教育机构也一定“有能力、有水平、有捷径”给孩子提供“超前教育”的“大礼包”。但倡导“遵循儿童天性,快乐学习,亲近森林和大自然”的芬兰基础教育并没有这样做,芬兰的幼儿园只做一件事:专注于孩子的幸福感——情商教育,着力孩子的情商培养,培养孩子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全局思维,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正如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心理学教授Lea Pulkkinen教授所言:“芬兰儿童在7岁上学前得到的早期教育对他们后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与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赋能于每个生命
在懵懂的童年阶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家长卯足了劲要让孩子多学几个单词,多背几首古诗,多拿几张证书,让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去争、去搏、去拼,让孩子身体透支,内心焦躁。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调整步伐,调匀呼吸,自我激励,方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人人都知道“欲速则不达”,但并非人人都懂。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畸形教育思维培养出一批批“以自我为中心”的“刷题机器”不仅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缺乏同理心,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芬兰教育注重分析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天生特质,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最大化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赋能于每个生命;芬兰教育关注每个孩子的心智发展:自由独立、幸福感、公正性、责任心、自尊心、好奇心、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重视孩子的学习环境——可参阅《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环境篇》,注重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让我们来看看芬兰家长都有怎样的教育观。
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芬兰家长的教育观
和我们的一些家长不同,芬兰家长更重视培养孩子情商九项之一的社交能力。除了幼儿园的专业情商课程之外,芬兰家长还通过兴趣班,帮助孩子拓展社交机会,发展社交技能,学习建立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并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开始渴望脱离父母的影响,接触更大的社交领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将更多获益于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
来看看我们一些3-4岁的孩子在学什么呢?这是一份上海3岁“牛娃”的简历:
- 两岁就会自己洗澡
- 识字量2000以上
- 博士妈妈常常被她问倒
- 24点、数独已经非常娴熟
或许,芬兰孩子与中国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和我们的家长一样,芬兰家长也给孩子报兴趣班,所不同的是,后者强调要让孩子玩的开心,为兴趣而学,并专注于此;前者则是让孩子“为学而学”,为“考级拿证加分”而学——多了一份功利,少了一份真实。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是选择“以儿童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芬兰教育就是典范),还是选择“以分数为考量”的应试教育,选择权和决策权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在家长——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