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关注儿童情商教育的美妈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镜子里的自己沉鱼落雁,自拍里的自己月闭花羞,身份证上的自己其貌不扬,他拍里的自己惨不忍睹。其实,这之中暗暗揭示了人性的一个弱点——自负。在社会心理学中,乌比冈湖效应和达克效应阐释了人们的这种自负的倾向。
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也称沃博艮湖效应,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乌比冈湖效应告诉我们,我们都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德行,比如我们的驾驶技术、智商、颜值、魅力,甚至情商能力等。更为讽刺的是,达克效应告诉我们,能力最低的人往往最倾向于高估自己。
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而这种自负的现象在我们对自己进行道德评估时显得最为极端而且不理性:有研究发现,监狱里的罪犯普遍认为与大众的平均水平相比,自己会更加友善、诚实,而且更加值得信任。
自负也能带来好处。面对困难时,我们的自负会让我们更加勇敢去迎接挑战;遭遇挫折时,我们的自负能促使我们坚持下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我们的自负,防止我们沉浸在自我美好的幻想中而止步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
了解乌比冈湖效应,从关注孩子的情商培养开始,面对孩子,不再追问“这是哪里来的情商小达人”,而是告诫自己——“高情商的孩子从来就不是天生的而源自后天的培养”——这就是乌比冈湖效应给我们带来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