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的是情商!“天价学区房”、“牛娃简历”、“智商高情商低的学霸”……这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误读的沉重代价。那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谁说的?到底有没有说错?是不是已经过时落伍了?儿童情商老师石榴通过本文给您答案,供您参考!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韦钰院士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这句著名口号是原教育部副部长、原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博士说的。2000年左右,继“情商”之后,“社会情绪能力”成为当时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院士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学奥数,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
或许是知识的贫穷限制了一些人对这句著名口号的理解,试想,以韦钰院士的身份,是不会也绝不可能说出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话的!然而,当这句“让很多家长失去理智,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的著名口号在误区中不断演绎,以讹传讹,与其本意越来越远。2015年,74岁高龄的韦钰院士在一次访谈中重申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本意:“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在那次访谈中,韦钰院士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的家长:“智商的高低,最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由于脑的发展是连续的,后期的发育需要在前期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发育的关键期,一生都很难弥补。”这些与心理学家们得出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3-12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等重要论断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情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正确的、科学的、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儿童教育思想。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用经济学解释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至理名言。人与人的不平等,是否从我们刚刚出生或者幼年时就已决定?赫克曼教授的研究表明,50%的收入不平等是由一个人18岁所体现出的特征决定的。这些差异大部分都与潜意识的能力有关,包括态度、感知力和社交准则(注:这些潜意识的能力对应着情商九项中的自信心、自控力、专注力、同理心和社交能力等),这会使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之间差距迅速拉大——拉开孩子与孩子之见差距的不是钱,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一个人一生中能否收获幸福和取得成功,跟其幼时的情商培养息息相关。如果在幼年时一个孩子的情商教育被忽视,未来,TA就会错过很多机会;相反,早年上过系统情商课程的孩子,在未来漫漫人生中,能很轻易地抓住各种机遇的窗口。正所谓:“情商高的孩子春风得意,情商低的孩子一事无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质上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现代版,而赫克曼教授又从经济学的角度生动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的现实意义:人生最初期的教育投资,将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这不正是焦虑的家长们日思夜想的吗?只是用错了对象-超前教育,把我们的孩子折腾得够呛,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学龄前还是小学阶段,儿童情商教育并没有被老师和家长重视,他们关注的仍然是孩子的分数和名次。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孩子比外国孩子少笑50%。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更是巨大。亲爱的家长,今天你的孩子笑了没有?原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的正是情商!